家人们,再刷《甄嬛传》真是越看越心惊——甄嬛怀着孕被华妃罚跪,最后孩子都没了,这么大的事,太后居然从头到尾没露面!这里面的门道,真是细思极恐啊。
你想啊,皇上带着皇后出宫祈福,后宫里可不就成了华妃的天下?颂芝在旁边一撺掇:"皇上皇后不在,太后又病着,这宫里可不就您说了算?"华妃一听,那尾巴都快翘上天了,立马琢磨着要收拾不顺眼的人,首当其冲就是得宠的甄嬛。
第二天华妃就让周宁海去传甄嬛,那会儿甄嬛胎像本来就不稳,想推脱都不行——周宁海直接搬出皇上,说华妃代管六宫,谁敢不从?没办法,甄嬛只能硬撑着去了翊坤宫。结果刚到那就被找茬,说她来晚了,愣是被罚在宫门外跪着读《女戒》。一个小小嫔位哪敢跟华妃叫板?最后这一跪,直接把孩子跪没了。
展开剩余70%按说太后再病,皇嗣出事也是天大的事,怎么着也该出面管管吧?可她就是没动静,这里面的猫腻可太多了:
第一,消息压根没及时传到
太后那会儿身子骨本来就弱,天天病恹恹的,不是天大的事,底下人哪敢随便去叨扰?再说甄嬛小产这事太突然了,谁能想到好好的胎,跪一会儿就没了?等太后那边真知道信儿,估计孩子都没了,再出面也晚了。
第二,太后打心眼儿里就不待见甄嬛
你想啊,甄嬛刚选秀那会儿,一张脸跟纯元皇后像得跟复制粘贴似的,皇上当场就看直了眼。太后多精啊,她能不知道皇上对纯元的执念?生怕甄嬛凭着这张脸独得恩宠,到时候皇后(还是她乌拉那拉家的人)的位置就悬了。
之前太后没少给甄嬛使绊子:先是拿"甄"姓说事儿,想给甄家安个罪名,结果被甄嬛一句"先帝赐的姓"顶回去了;后来又放猫想让她殿前失仪,没想到甄嬛稳如泰山,皇上还当场护着说"紫禁城养人"。几次三番没拦住,太后心里能舒坦吗?再说甄嬛太聪明了,太后早就看出来了——后宫女人太聪明,要是不肯安分,那可是会捅大篓子的。
更重要的是,太后最讲究后宫平衡。甄嬛刚进宫就封贵人,皇上天天往碎玉轩跑,这早就打破平衡了。华妃本来就眼红,现在跳出来打压甄嬛,太后说不定还觉得"正好,杀杀她的锐气",自然不会拦着。
第三,怕暴露欢宜香的秘密
这才是最关键的!年羹尧在前朝权倾朝野,皇上和太后早就防着他了,怎么可能让华妃生下孩子给年家添势力?所以华妃用的欢宜香里,早就被加了大量麝香,就是让她怀不上、怀上也保不住。
这事儿要是因为甄嬛小产被捅出来,那皇上和太后算计华妃这么多年的事就瞒不住了。年羹尧要是知道了,还不得掀了天?到时候前朝后宫都得乱套。所以太后思来想去,只能装不知道,压根不敢插手。
第四,故意让甄嬛受点教训
太后在宫里混了一辈子,太懂这地方的规矩了——没点心眼没点抗压能力,根本活不长久。她可能觉得,让甄嬛吃点亏也好,省得天天仗着皇上宠爱就飘飘然,经此一役,她才能真正明白后宫的厉害,以后才能更谨慎。
你看,这么一捋就清楚了,太后不出面,根本不是简单的"没看见",而是各种算计权衡下来的结果。这《甄嬛传》里的每个角色,真是没一个简单的,随便一个举动背后都藏着八百个心眼子,难怪这么多年了大家还在扒细节呢!
发布于:山西省上证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